拼音:dan
注音:ㄉㄢˇ ㄕㄢˋ
读音:dǎn shàn
部首:扌
总笔画:11
结构:左右
统一码:63B8
笔顺:一丨一丶ノ丨フ一一一丨
叠字:
基本解释: 基本字义 掸(撣) ⒈ 用鸡毛或布条绑成的除尘用具:掸子。掸帚。掸甩子。 ⒉ 用掸子轻轻拂打或抽:掸得很干净。 其他字义 掸(撣) ⒈ 中国史书上对傣族的一种称呼。 ⒉ 缅甸民族之一,大多数居住在掸邦。 汉英互译 whisk 造字法 形声:从扌、单声 English to dust; a duster
详细解释: 基本词义 ◎ 掸 撣 〈动〉 (1) 拂去 [brush;whisk]。如:掸衣裳;掸尘(洗尘);掸笔(担笔。一种用掸尘、掸细粉的羊毫笔) (2) 筛 [sieve] 无皮的罗儿掸三遍。——《中国民谣资料·孟姜女》 (3) 另见 基本词义 ◎ 掸 〈名〉 (1) 中国史书上对傣族的一种称呼 [the Dai (Tai)nationality] (2) 古国名 [Shan state]。故城一般认为在今缅甸掸邦 掸,西南夷国名。——《集韵》 (3) 另见
康熙字典: 撣【卯集中】【手部】 康熙筆画:16画,部外筆画:12画 《唐韻》徒旱切《集韻》蕩旱切,